2023年6月26日,《關于設立全國生態日的決定(草案)》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草案提出,將8月15日確定為全國生態日,國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6月28日,草案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至此,中國有了自己獨有的生態保護紀念日。
1.為什么是8月15日
習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就對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考量,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論斷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奠定了基礎。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將8月15日設為全國生態日,比較符合確定紀念日、活動日時間的基本原則,能夠充分體現首創性、標志性、獨特性。
2.“千萬工程”與全國生態環境日
2003年6月,浙江省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全省選擇1萬個左右的行政村進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二十年來,“千萬工程”深刻改變了浙江鄉村面貌,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引領浙江山鄉巨變。“千萬工程”也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打下扎實基礎。今年恰逢“千萬工程”實施20周年,在這一年設立全國生態環境日,也是對“千萬工程”成果的肯定,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3.“中國式現代化”與全國生態環境日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些特征都要在我國發展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核心構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需要對生態文明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之間的內在關聯進行透徹梳理,以更加清醒的態度和更加堅定地自覺走出一條富含生態意蘊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